中国电信智算创新 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2025-08-17 02:51:40
  • 858

(记者陈锦锋)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中国电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突破智算系统核心技术瓶颈。近期,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联合中国电信研究院、华为公司,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算力集群成功部署全球首个商用昇腾超节点智算集群,通过自研“翼芯”平台与超节点架构的深度适配,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多项突破,为行业树立了智算系统优化的新标杆。

技术突破:重构智算架构,释放算力潜能

中国电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翼芯”智算测试与适配优化平台,成为本次技术突破的核心支撑。该平台针对昇腾384卡超节点系统,创新性采用全总线架构设计,通过高速互连技术将384张昇腾910C智算卡构建为超大规模算力单元。这一架构突破传统分布式计算模式,将模型并行通信时延降低,实现算力资源的全局优化调度。

在调优策略层面,项目团队构建了多维优化体系:通过算子融合替换技术提升计算密度,采用PD分离调度策略平衡并行效率,优化KVcache机制减少内存占用,并结合集合通信优化与并行策略动态调整,形成覆盖硬件层、算法层、系统层的全栈优化能力。经实测,DeepSeek671B满血版模型在保证首token响应时间(TTFT)1.28秒、生成延迟(TPOT)50毫秒的服务质量下,单卡推理吞吐性能达到2122tokens/s,较业界最佳水平提升9.2%,创造全球大模型推理性能新纪录。

产业协同:构建智算生态,打造创新共同体

本次突破源于中国电信、华为、中国电信研究院的三方深度协同。华为提供昇腾超节点硬件底座与基础软件支持,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主导集群部署与场景验证,中国电信研究院则依托“翼芯”平台完成从底层硬件到上层算法的垂直优化。三方联合开展13项基准性能测试与6类典型场景验证,涵盖复杂推理、多智能体协同等前沿领域,形成覆盖金融风控、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的行业解决方案。

这种“硬件-软件-场景”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不仅验证了超节点架构在千亿参数模型场景下的可行性,更建立起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完整验证流程。通过5类典型资源配置的自动化测试,项目组累计完成超万次调优迭代,形成标准化适配方法论,为国产智算生态的规模化复制奠定基础。

性能飞跃:赋能千行百业,重塑生产范式

技术突破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场景性能的质的飞跃。在金融领域,优化后的系统使反欺诈模型处理效率提升3.8倍,单节点可支撑百万级交易实时监测;在制造行业,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的推理延迟从300ms降至85ms,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的严苛时延要求;在智慧城市场景中,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吞吐量提升4.3倍,支撑全域交通动态优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多智能体协同场景,通过超节点架构的资源池化能力,系统可同时调度128个智能体进行分布式决策,在物流调度仿真测试中实现路径规划效率提升67%。这些突破标志着中国电信已具备为复杂AI应用提供定制化算力服务的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电信正以超节点技术为基石,绘制智算基础设施发展新蓝图。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三大方向创新:

场景深化:拓展超节点在AIGC、科学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验证,探索万亿参数模型的高效训练范式。

生态共建:发起“智算优化开放计划”,向合作伙伴开放翼芯平台测试接口,共同完善国产软硬件适配体系。

标准制定:联合产业伙伴制定超节点算力评测标准,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算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研究院院长指出:“智算系统的优化不是终点,而是构建自主可控AI生态的起点。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算力像水电一样触手可及,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全总线架构的创新到单卡性能的突破,从三方协同到生态共建,中国电信正以系统级创新能力重塑智算产业格局。这场技术革命不仅彰显了央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担当,更预示着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算力高效利用的新阶段。随着超节点技术的持续演进,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的数字未来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