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关闭欧洲晶圆厂

  • 2025-07-28 01:32:30
  • 204

还计划将哥斯达黎加的业务整合到其位于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大型工厂中。

英特尔先建造设施后寻找客户的时代已经结束。

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周四向员工传达了这一明确信息,宣布了一项根本性转变,将每一美元的资本支出都与已确认的需求直接挂钩。这一转变标志着英特尔近期“早期大举押注”的理念发生了巨大逆转,这种理念导致这家芯片制造商在三大洲拥有成本高昂、利用率低下的设施。

陈立武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投资过多、过早——而需求不足。我们的工厂布局变得毫无必要地支离破碎,利用率也低。我们必须纠正方向。”

欧洲项目取消

作为此次方向调整的一部分,英特尔正式取消了自2024年以来暂停的两个欧洲重大项目:位于德国马格德堡、耗资300亿欧元的“硅结”超级晶圆厂,以及位于波兰弗罗茨瓦夫的封装测试工厂。

马格德堡工厂曾被誉为欧洲振兴半导体制造能力的基石,并获得了约99亿欧元的德国政府补贴。该工厂预计将创造3000多个高科技岗位和数万个间接岗位。但由于工期延误、建设成本上升以及缺乏确定的客户需求,该项目最终夭折。

弗罗茨瓦夫工厂是英特尔先前宣布的欧洲生态系统战略的一部分,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这两个项目现已正式放弃。

英特尔还计划将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业务整合到其位于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大型工厂中,理由是这样做可以提高效率。哥斯达黎加园区将继续开放,并继续容纳工程团队和公司职能部门。

在美国,英特尔重申了对耗资280亿美元的“俄亥俄一号”项目的承诺,但表示将放慢建设进度,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的需求。两座晶圆厂——Mod 1和Mod 2——最初计划于2025-2027年投入运营,现将分别于2030年和2031年竣工,预计最迟将于2032年投产。

位于俄亥俄州利金县的这座工厂,被认为是英特尔在IDM 2.0战略下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基石。陈志勇强调,虽然步伐有所改变,但愿景始终如一。“我们正保持灵活性,以根据新客户的成功来加速发展,”他写道。

技术重点收窄

英特尔目前正将其技术投资集中在英特尔18A节点上,陈志勇称这是公司的首要开发重点。该节点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与英特尔Panther Lake产品一同亮相,并将在未来十年为政府和商业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未来对即将推出的英特尔14A节点的投资将完全取决于已确认的客户承诺。“不再有空头支票,”陈志勇表示。 “每项投资都必须具有经济效益。”

此次晶圆代工转型是陈正道在2025年3月就任首席执行官期间实施的更广泛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我们的工作是在客户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打造所需的产品,并通过始终如一的执行赢得他们的信任,”陈正道总结道。

新的策略凸显了英特尔商业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从投机性增长转向战略精准化。它能否赢得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和大批量晶圆代工客户的支持,仍有待观察。

大裁员

据报道,作为一项全面削减成本和重组举措的一部分,英特尔将在2025年底前裁员约2.1万人。

此次裁员是英特尔在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时宣布的,也是该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之一。英特尔首席财务官戴夫·津斯纳表示,员工人数将从6月份的约9.6万人减少到年底的约7.5万人,通过裁员、自然减员和资产剥离等方式,员工人数将减少15%。

此次裁员是在此之前的几轮裁员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包括2024年8月裁减的1.5万人。英特尔的员工人数在2023年底达到峰值,接近12.5万人,这意味着两年内共计裁员近5万人。

自2025年3月上任以来,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加大了力度,将英特尔重新聚焦于核心技术领导地位。他的改革措施包括大幅削减开支和缩减先前的投资承诺。英特尔的目标是到2025年节省170亿美元。

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中,英特尔实现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微增(去年同期为128亿美元),略超分析师预期。但该季度净亏29亿美元,其中包括19亿美元重组费用、8亿美元资产减值和2亿美元一次性费用,并导致每股亏损0.67美元(GAAP),非GAAP每股亏损0.10美元,均未达预期。

英特尔二季度客户端产品业务收入79亿美元,同比下降3%,但数据中心与AI业务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4%,代工业务收入44亿美元,同比增长3%。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在126亿至136亿美元之间,但调整后每股利润为零,未达到市场对5美分的预期。

受裁员消息与财报亏损影响,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下跌约3%-4%。分析师指出,公司虽实现营收增长,但仍面临利润压力,长期仍依赖AI和代工业务的发展,以及成本控制的可持续性。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