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豪车税新政, 保时捷的天塌了
- 2025-07-19 15:16:50
- 701
7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自7月20日起将“超豪华小汽车”的消费税起征门槛,从之前的130万元(含税)下调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这不是一次小修小补,而是一场直接影响原有90~129万元区间进口车的政策地震。
”
作者|周 展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这一刀砍下去,对谁影响最大?目前看来真不是顶豪劳斯莱斯、法拉利,而是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的保时捷。
政策解读,算算这刀砍在哪
本次调整最关键的有两个变化:
首先征税门槛降低,由原来的130万元(含税)下调到90万元(不含税),按照13%增值税倒推,约等于含税102万元左右;
其次,征税范围扩大:不限燃油车,纯电、混动、氢能统统按“超豪华”加征消费税,这也就意味着对电车来说,虽然进口时不交,但在终端销售环节也逃不了。
而且,征税金额按“全部成交价”来,包括装潢、服务、精品、手续费……想走价格边缘操作?很难。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车落地超了100万元(几乎等于90万不含税),就要被收一笔10%的额外消费税。
谁最痛?保时捷最懂
这一次受影响最重的,不是那些原价200万起步的“纯奢侈品”,而是品牌定位上“既想要高端光环、又想走起销量的”的车企,典型代表:保时捷。
来看看保时捷的定价策略:
尤其是Cayenne和Taycan,这两个系列过去几年撑起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的价格非常微妙——高于主流豪华品牌,但又不像911那样彻底跑进“超豪华”序列。
而现在,这些车型刚好处于“价格踩线、品牌要面子、客户又精打细算”的三重夹击区。
而且,新政中关于最终成交价的界定,让向来以选配作为利润点的保时捷也会很难受,甚至可能让更多不在此区间的车型因为选配而进去征税范畴。
一刀切下,保时捷销售节奏或被打乱
目前,保时捷在华销量正经历阶段性瓶颈。
据公开数据,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交付近5.69万辆,同比下降28%。进入2025年,跌势还在继续,尤其是纯电Taycan销量低迷,Cayenne换代未能立刻起量,但整个品牌“卖得最容易”的产品恰好都踩在90~120万这档。
如今突然遭遇新政后,对保时捷的用户人群可能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Taycan原本已经吃力,现在基本劝退,因为电动车用户对“购车性价比”极其敏感,而国内的电车基本已经可以取代保时捷的品牌光环;
而对于主力产品Cayenne入门版则失去价格护城河,本来还能凭“裸车价”勉强卡住百万以内,现在精品、服务、选配一加,全都触税;
而Panamera销量或进一步向下转移,一部分中高配Panamera客户可能会转向奔驰S或国产新能源行政车。
这些政策变化,对于正在经历阵痛期,试图既想维持品牌溢价、又想走量的保时捷,无疑是被政策硬生生斩断一截。
不止保时捷,百万元级市场集体雪崩
不只是保时捷,几乎所有90~120万元的进口豪华车都得面对一个新问题:加税后,还怎么说服客户买你?
来看一些典型中招车型:
这些车本来就因为“价高+不保值”而销量受限,现在成本一抬,基本再无生存土壤。
要么涨价,销量再下滑;
要么品牌自己吞税,利润暴跌;
要么削配置卖乞丐版,形象拉垮。
三条路,条条难走。
谁会偷着乐?国产高端和二手车市场
这一政策出台之后,反而让某些细分市场松了口气。
首当其冲就是国产中高端新能源车稳住了阵地:像理想L9、问界M9、小鹏X9,这些60万元以下但产品力接近“百万级”的车型,突然变得更香;而高端二手车活跃度可能会有所提升,新政明确表示二手不征该税,准新车、展车、退税车将成为富裕型用户的新选择,甚至新车想办法当二手卖也不是不可能;而平行进口车可能迎来政策套利窗口,但也可能面临更严格监管。
这也在传递一个微妙信号:
越国产、越低调、越“克制”的车型,越安全。
一场“政策剪刀差”,剪掉了品牌缓冲区
根据乘联会数据:
2024年国内售价超百万的新车累计销量为12.8万辆,同比大幅下降34%,减少6.7万辆。这一数据相较于前三年(2021-2023年)平均19.5万辆的水平出现明显下滑。
而如今这部分被统一归入“超豪华”,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前提下,整体C端销量预计将下滑已经是必须,品牌销售策略也将被迫重写。
保时捷不是唯一受害者,但一定是最典型的那一个。
从政策初衷来看,这次消费税调整很务实——堵避税漏洞,引导理性消费,也确实体现了一种“不要把炫耀式消费当作正常需求”的治理方向。
但从市场现实来看,这把剪刀剪掉的,其实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刚刚好的那点空间”。
对车企来说,这是从“高端品牌”往“超豪华品牌”的过渡门槛——没了;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从“中产消费升级”向“富人身份象征”之间的桥梁——塌了。
而保时捷这种,恰好就在桥上。
- 上一篇:这份文明上网攻略请收好
- 下一篇:对话北大保安成人高考第一人